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世界水谷研究院 书院文化简讯2024年第14期

目录

1. “泼来吉祥”的傣族水文化

2. 融合“水+文化” 阜阳文旅跑出“加速度”

3. 揭阳榕江书院:曙院书声庭挹翠,年年桃李岁岁芳

4. “才子之乡”抚州,守护书院根脉

5. 茶文化的新“国潮”

6. 在探源中华文明中涵养志气、骨气、底气

7. 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薛春梅:传承创新雕玉石

1. 泼来吉祥的傣族水文化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傣家人民喜水、恋水、惜水、敬仰水,他们以水表达爱慕,以水表示祝福,创造出了独特的水文化。在傣乡雨林不时能看到涌泉,泉水汇聚成溪,溪流成河,河涌入江,江水奔腾辽阔,浸润着傣乡广袤的大地。

傣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因生活在平原低地的水乡泽国,产生了与水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傣族民谚说“无山不狩猎,无河不建寨”,在傣族的历史中,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曾引发过频繁迁徙,为了找寻最具有丰富水源的土地,傣族的迁徙往往沿着江河进行,这也就使傣族成为一个滨水而居的民族,傣族地区地处云贵高原的西端,澜沧江、怒江、元江湍流不息,高黎贡山、哀牢山等形成天然屏障,这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为水稻生产提供了优渥的自然条件,9世纪的汉文史籍记载,傣族在农业生产中用牛和象耕田,大量种植水稻,并有了相当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

水聚集了傣族人民,最善良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在傣族的观念里,人从水里来还要回到水里去,傣家人的人生礼仪都离不开水,新生命诞生时,人们会用洁净的清水给婴儿行洗礼,祈愿祝福婴儿健康成长,当亲人去世后,人们也要及时为他净身沐浴,用水为亡者送行。(来源:2024-04-16  中国水事)


2. 融合“水+文化” 阜阳文旅跑出加速度

何以阜阳?近年来,阜阳市深耕人文沃土,持续开展“双招双引”,一批文旅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不断增强。2024年阜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阜阳文旅市场加速回暖,接待旅客37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5.2亿元,均恢复至2019年同期118%以上。今年,阜阳将发挥资源禀赋独特优势,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河湖水道,实施文旅融合突破行动,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区域性文化强市。

“从管子文化、姜尚文化、欧苏文化,到淮河文化、红色文化、王家坝精神,阜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如今的城市里,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这些老地标在新场景的植入下正焕发新生。”阜阳市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张玉清说,与此同时,去年,位于阜阳城南新区的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三馆一院”也全面运行,崛起为文化新地标。(来源:2024-04-15 千龙网)


3. 揭阳榕江书院:曙院书声庭挹翠,年年桃李岁岁芳

榕江书院,地址在榕城城西魁元坊,北濒榕江北河,即今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北环城路中段,现为揭阳市市属重点中学揭阳第一中学。榕江书院创建于清乾隆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公元1743127),由知县张熏购买贡生许之翰的别墅地6.9亩及房屋18间,经改建而成。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县刘业勤在院后空埕建奎光楼,有上下厅房14间及两旁房屋6间。


乾隆四十一年(1776),刘业勤买书院相邻民房扩建院舍,增辟射圃,增设武院部,于是榕江书院有文武两部。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榕江书院于光绪三十年(1904)改称榕江学堂,分设榕江高等小学堂及榕江师范学堂。民国三年(1914)秋,改为揭阳榕江中学,并呈教育部备案。民国十四年(1925)改称揭阳县立中学,至民国十九年(1930)建成中山纪念堂、东西两铭、教室楼、办公楼,将原奎光楼改建为藏书楼,并改称揭阳县立第一中学。1949年揭阳解放,是年115日,揭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揭阳第一中学,县长杨世瑞兼任校长。

“从榕江书院到揭阳一中,莘莘学子更应该立足当下,学好文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的力量。文脉绵延,薪火相传,这种文化的传递不会湮灭,弥足珍贵!”林杰辉说。(来源:2024-04-15 南方都市报)

4. “才子之乡”抚州,守护书院根脉

抚州是全国有名的“才子之乡”,宋元明清四代出了2400多名进士,几乎所有领域都出过名公巨儒。“才子之乡”这些为国家兴盛、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才子,是从抚州书院中孕育的。据史料记载,抚州书院文脉由唐至清,持续上千年兴盛不衰,两宋时期书院之盛更是全国罕见。


抚州留下了许多可触碰、可感知的古代书院遗存。每一座古代书院都见证了一段历史,也蕴含着那个年代读书人勇猛精进的家国理想。为守护书院根脉、告别那份“讳莫如深”,抚州已用行动交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越来越多的书院遗存从历史中走来,以全新面貌“焕活”,与时代同频共振,叠加出新的价值。记者近日探访这些书院遗存时发现,这些昔日飘荡过纸香墨飞豪迈文章的地方,如今大多融入乡村振兴、城市旅游、教育研学,成为当代人安放心灵、追求理想的精神栖息之所。(来源:2024-04-14 新华每日电讯)

5. 茶文化的新“国潮”

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建是产茶大省。近年来,福建茶业界持续开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探讨、交流和研究,探索“三茶”统筹发展的创新模式。目前正值福鼎白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茶等多种茶的开采季节。福建茶产业正加速融入文旅、餐饮、大健康等赛道,催生新茶饮、茶美食、茶庄园等新产品、新业态,展示新的茶文化元素。如今,古老的中国茶文化不断融入大众生活,迎头赶上新时代“国潮”风。(来源:2024-04-17 新华网)


6. 在探源中华文明中涵养志气、骨气、底气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指出,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不断增强和涵养做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努力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在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文化长河中涵养“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的中华文明之“志气”。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史诗中涵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中华文明之“骨气”。在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的时代征程中涵养“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中华文明之“底气”。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切实补好精神之“钙”、疏浚能力之“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大任,青春中国其道大光,前途必定不可限量。(来源:2024-04-17  人民论坛网)


7. 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薛春梅:传承创新雕玉石

伴随着飞扬的碎屑,锋利的金刚钻在坚硬的玉石上一点一点刻出线条,勾勒出山势的轮廓和松柏的枝干。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的一间工作室里,手握金刚钻,揽下“玉器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薛春梅,站在一面1.2米高、2米长的大型屏风前,精雕细琢,耐心打磨。

玉雕行业又苦又累,薛春梅却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白天,她仔细观察老师傅的刀法,甚至雕刻时的不同角度和力道都细细揣摩;晚上,她继续在废石料上苦练基本功;睡前,她将当天的心得梳理清楚。

和熟练工相比,设计员最大的挑战是创作灵感。薛春梅记得,她第一次将设计图稿拿出来“过堂”时,老师傅们围坐成一圈,提出的修改意见之多,让她在冬天里额头上直冒汗。怎样提升自己?顾永骏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教给她:除了学习技艺之外,还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4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薛春梅除了在作品题材、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传承延续,创作出《观瀑布》《罗汉图》《二十四桥》《人生福娃》等经典作品外,还创新融合了南秀北雄的艺术之长,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清新婉约、细腻俊秀独特风格。(来源:2024-04-14 人民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