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世界水谷研究院 书院文化简讯2024年第9期

目录

1. 以水为脉,助力共富,寿昌江流域水文化馆开馆

2. 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文化血脉——长江委组织武汉六中位育中学学子寻访水文化

3. 探访金庸书院:走过观潮胜地,进入武侠世界的波涛汹涌

4. 紫阳书院:历史遗迹与地方认同

5. 用好“博物馆热” 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6. 乡村遗产中的“村超村晚”

7. 女子考古队:守望田野的“宝藏女孩”


1. 以水为脉,助力共富,寿昌江流域水文化馆开馆

3月10日,在风景秀丽、风光旖旎的十里寿昌江畔,寿昌江流域水文化馆正式开馆。据了解,寿昌江是新安江在建德境内的最大支流,也是寿昌人民的母亲河,主流长度63.5公里,流域面积688.84平方公里,是建德市生态资源最丰富、历史底蕴最深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


据介绍,寿昌江流域水文化馆,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馆以寿昌江水脉为主线,贯穿史脉、文脉于其中,充分展现寿昌江流域的自然特色、历史人文以及深厚的治水底蕴,依托中国水利博物馆数字化展陈资源的支持,打造特色鲜明、老少皆宜的科普游学场所,成为中国水利博物馆全国首个乡镇级分馆。整个展馆主要分为“兴水、治水、润水”以及“水博驿站”等四个板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水为魂,讲好寿昌“水”故事,持续擦亮水脉底色;坚持以水为媒,做好“水”文章,发挥生态优势,串联文旅资源,赋能产业发展,为加快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注入澎湃动力。”寿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2024-03-10 潮新闻)


2. 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文化血脉——长江委组织武汉六中位育中学学子寻访水文化

3月5日,正值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大力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了解感悟长江水文化,长江委大院迎来了一批武汉市六中位育中学七年级学生,开启了一场难忘的长江水文化寻访之旅。

寻根溯源,拜谒“长江王”。 活动第一站,大家在林一山主任铜像前驻足,聆听委机关青年志愿者关于林一山主任生平和长江委治江历史的详细介绍。回望峥嵘岁月,透过一个个历史故事,学生们对“长江王”林一山同志伟大的一生充满敬佩,对长江委的历史沿革和治江事业发展有了感性认识,激发了他们对长江水文化的浓厚兴趣。


“沉浸式”,感悟治江伟业。在长江展览厅,来自宣传出版中心的长江委水文化志愿者带领学生们走近长江水文化。同学们在认真参观、聆听讲解的过程中,切身领悟了长江流域悠久灿烂的文明魅力,了解了长江流域基本情况、治江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长江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长江委在长江保护治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来源:2024-03-05 人民网-人民日报)

3. 探访金庸书院:走过观潮胜地,进入武侠世界的波涛汹涌

在海宁盐官观潮胜地公园,日复一日地上演着潮起潮落、一线横江的景象,公园的背后就是金庸书院,潮水的汹涌一如金庸笔下波澜壮阔的武侠人生。如今,金庸书院正在进行改造提升,并特别推出了“沧海一声笑”金庸小说版本展,迎接金庸诞辰100周年。


金庸书院参考清朝经学家阮元在盐官创办的安澜书院旧时面貌进行设计。书院分三路建筑,主体建筑围绕泮池展开。中轴线有“明德至善”砖雕台门、书剑堂、藏书楼;东路有侠居;西路有鹿鸣楼;后园假山水阁,有丛桂轩、望云亭、书局等。书院由多组院落空间组成,并以甬道、连廊等转换朝向,层层叠进,不但小中见大,趣味盎然,更意蕴深远,富含哲理。书院具备讲学、藏书和展示等功能,收藏有金庸先生的手稿、著作和相关研究资料,展示金庸先生的学术成就,是金庸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金庸一生成就了15部武侠经典,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和最后一部《鹿鼎记》,都是以海宁为背景,故乡的痕迹比比皆是,金庸的江湖一角总有海宁。金庸把家乡的风物藏在了文字的江湖里,如今,在与观潮胜地相隔几百米的金庸书院,仿佛也能听见他故事里的浪起潮头,风起云涌。(来源:2024-03-10  澎湃新闻)

4. 紫阳书院:历史遗迹与地方认同

纵观朱熹一生的活动轨迹,其先后共有两次回到祖籍婺源,为推动理学在徽州乃至整个安徽地域的迅速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祭祀朱熹,徽州民众在歙县建立了第一个与朱熹直接有关的书院——紫阳书院。徽州紫阳书院自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建立,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制为紫阳师范学堂。在这六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徽州紫阳书院几经兴衰,但文脉不绝。


书院自唐代兴起,千年历史具有内在的发展规律。书院受官方的影响与控制,与科举不断结合,具有藏书、讲书、教育、祭祀等传统功能。但随着书院在地缘上的扩展,不仅安徽境内各地普遍建有紫阳书院,安徽之外的苏州、杭州、漳州、常州、汉口等地亦建有紫阳书院以崇祀朱熹,传文公之教,可见朱子文化在这些区域的广泛传播与接受。紫阳书院虽为书院,其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书院所具有的功能。

朱熹所代表的形象日渐超越徽州而上升到了整个安徽地域,成为安徽认同的一个象征符号。在崇祀朱子的历史进程中,皖人的身份认同与地域认同也双双得到加强。紫阳书院成为聚集旅外皖人的载体,不仅积极促进安徽省内各项事业的建设,而且在传播安徽文化和习俗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来源:2024-03-06 上观新闻)

5. 用好“博物馆热” 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博物馆热”正持续升温。最新的例证是,全新亮相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甫一开馆就受到瞩目,开馆首日即迎来观众近5000人次,多个馆藏文物成新晋“顶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延续“博物馆热”,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诠释文物意义和价值的场所,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的博物馆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结合自身特色,制作推出一系列精品课程和教育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文化自信的积极践行者。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打造学生“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不能只盯着那些名馆大馆,基层博物馆和一些小众文博馆同样值得关注,它们珍藏的许多文物蕴藏着浓郁而极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于市县地区的学生而言,这些基层和小众文博馆不仅地理位置近,方便他们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更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和感受自己身边的文化历史,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来源:2024-03-11 央广网)

6. 乡村遗产中的“村超村晚”

乡村遗产是传承与创新相互促进的社会成果。近年来,人们不仅关注历史村落与文化景观、文物与乡土建筑、文献与民俗技艺,更将目光投向乡村博物馆、乡村公园、当地特色传统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等。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年有390余个民族节日,其中万人以上的节日有120多个。2024年龙年到来之际,这里又增添了一个新节日:“村超村晚”。

今年2月3日,2024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贵州“村超村晚”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行,以此拉开了喜迎新年的序幕。“村超”是指由当地群众自创举办的“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下发文件,鼓励各地开展“四季村晚”活动。2023年,榕江以“村超”名气大增。“村超村晚”也入选了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村超”“村晚”为乡村遗产带来的衍生效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各地新出现的文创产品、文化品牌,为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和非遗保护创造了更多的“接力”机会,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进入可持续良性发展轨道的大大小小“村超”“村晚”,不仅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更可能逐步进入乡村遗产的大家庭,成为其中的活态构成。(来源:2024-03-11 人民日报海外版)


7. 女子考古队:守望田野的“宝藏女孩”

紧握手铲在逼仄的墓道里躬身前行,穿越时空与历史无声对话;轻舞毛刷拂去岁月的尘埃,还原出一件件文物的本来面貌……在陕西泾阳的泾河畔,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女孩,是春日里这片广袤田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是被文博爱好者冠名的宝藏女孩,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队员。从事田野考古工作的她们每日在历史与现实中往来穿梭,探寻中华文明、守护中华文化。


成立于2020年的女子考古队现有11名队员,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包括蒋刘仰韶晚期环壕聚落、大堡子西汉陵邑墓地等重要发现在内的基本建设考古项目40多项。但更多的是在日常发掘中,透过一个个细节和截面,还原出先民生活的面貌。

随着文物考古事业日益受到重视,女子考古队的工作也愈加繁忙,队员们更欣喜于越来越多女性步入这个行列。队长朱瑛培说,希望十年、二十年后,甚至自己在八十岁、变成老太太的时候,还能拿着手铲行走在田野上。(来源:2024-03-08 新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