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生态文明简讯2024年第5期

目录

1. 鹭岛蝶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2. 国内首个生态环境数据产品完成场内交易

3.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量突破35000亿千瓦时

4. 要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不能离开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

5. “无废”,让徐州绿色底蕴更深厚

6. 科学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7. 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华北地区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工作

1. 鹭岛蝶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举目远眺是蔚蓝的海,环顾四周是怡人的景。苍翠的红树林,洁白的白鹭,火红的三角梅……走进福建厦门,就走进了一幅多彩画卷。

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同样亮眼——以占福建省1.4%的土地面积,厦门创造出占全省14.8%的地区生产总值和48%的外贸进出口总值。

“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这幅新画卷,从何处起笔?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全岛。同年6月,习近平同志从河北正定赴厦门履新,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

从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到要求厦门成为生态省建设排头兵;从寄予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殷切嘱托,到赋予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在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把脉定向,为厦门树牢“生态立市”之志、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

“如今,32年过去了,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欢迎晚宴上深情地说。昔日的海岛小城,如今已是扬帆世界、拥抱全球的海湾型都市,“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实践,书写厚重答卷;时间,见证鹭岛蝶变。(来源:2024-02-21 人民日报)

2. 国内首个生态环境数据产品完成场内交易

记者20日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个基于生态环境数据打造的绿色金融数据产品近日完成场内交易。

中节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栩介绍,本次场内交易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估产品是该公司与河北省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深度合作,打造的国内首个“生态环境数据+隐私安全计算+绿色服务”的全流程生态环境数据要素化产品。

这款产品基于环保、工商等多源企业经营相关数据,结合隐私计算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企业绿色价值识别模型’,评估企业绿色等级。”张栩告诉记者,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不输出原始数据,以企业绿色等级评估或分析报告模式对外输出。(来源:2024-02-21 科技日报)


3.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量突破35000亿千瓦时

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截至目前,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六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50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28亿吨,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长江干流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其中5座电站跻身世界前十二大水电站榜单。2023年底以来,梯级电站受电区域迎来多轮次寒潮,三峡集团滚动优化调度方案,调度梯级电站全力顶峰保供。去年底至今,梯级电站最大单日发电量约8.6亿千瓦时,最大调峰量超3100万千瓦,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为华中、华东、华南及川滇渝等地区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能。


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跨越1800公里,共安装110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相当于三个三峡的装机容量,约占全国全口径水电装机容量的17%,实现了一滴水发六次电,平均每年可生产清洁电能约3000亿千瓦时,可满足超3亿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来源:2024-02-20 央视新闻)


4. 要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不能离开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

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与依托,而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既要高产优质高效,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既是“根”也是“本”。

实践表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完善联农带农新机制,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上来。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既要保数量又要提质量,还要管用途,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有效保护,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统筹好粮食和副食品之间的关系。

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既要立足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还要挖掘与利用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是相辅相成的,现阶段乡村产业发展重点是推动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和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拓展农业发展增值增效的空间。同时,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流通设施和服务融入现代流通体系。(来源:2024-02-20 中国环境报)


5. “无废”,让徐州绿色底蕴更深厚

近年来,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目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97%,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全量安全处置。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48项考核指标达标、14项体系任务及10项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城市绿色底蕴更加深厚,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徐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徐州市快递业促进条例》先后施行,同《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一起构成“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保障。

编制《徐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实施产业绿色提质、节能降碳增效、能源低碳转型、城乡建设达峰、交通运输低碳、科技创新引领、碳汇能力提升、绿色低碳全民等八大行动。

以绿色工厂培育为抓手推进绿色体系建设。6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企业获批“江苏省绿色工厂”,徐州高新区同时入围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园区,入围数量创历史新高。18家污泥利用处置单位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污泥转移、利用处置全部实行联单制。

建成各类“无废细胞”252个,“无废机关”14个、“无废景区”2个、“无废公园”10个、“无废小区”13个、“无废工地”10个、“无废医院”14个、“无废商超”11个、“无废学校”21个、“无废家庭”157个。

2024年,徐州市将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 (来源:2024-02-20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6.科学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自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以来,三北地区各省区高位推动,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扎实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积极创建新型治沙模式,总结治沙经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制了《新疆荒漠化综合防治实用模式汇编》,总结防沙治沙7种典型经验模式,指导各地各单位理清工作思路、掌握治沙方法,为打好阻击战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甘肃省加强与兰州大学、省治沙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谋划科技支撑项目,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突破行政区域界限,谋划跨省份、跨区域的联防联治项目,统筹推进,协同治理。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签订《甘蒙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筑四大阻击防线、四大锁边林草带,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握手”。(来源:2024-02-20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

7. 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华北地区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工作

近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华北地区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工作。

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树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针对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引发生态损害和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实施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要科学选择回补点位和回补方式,在水文地质构造地下水补充点位开展重力回补,在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中心开展加压回补,在海水入侵最严重处布设面状点位回补。要严格把控回补水源选取及相应处理措施,确保回补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要加强华北地区深层地下水监测,科学布设监测点位,加强地下水运动规律基础研究,开展数字孪生建设,为科学回补深层地下水提供科技支撑。要着眼长远,实施长周期的华北地区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工作,围绕水位、水质、水量等指标,对回补效果开展动态监测评估,确保华北地区深层地下水回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源:2024-02-19 水利部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