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世界水谷研究院 书院文化简讯2024年第2期

目录

1. 水文化丨中国古代生态水利中的智慧

2. 从钱江源头到东海潮头,一条大江铺展文明长卷

3. 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书院文化的传承者

4. 文旅新探|河南花洲书院:千年庭院 弦歌不绝

5.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6. 2024我们如何邂逅文学的繁花?

7. 非遗小院,大有看头


1. 水文化丨中国古代生态水利中的智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更是文明之本。中国古代先民特别注重对水的尊重、顺应、保护,在治水用水的千年实践中孕育了相合相生的生态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也是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荣的过程。古人在治水用水具体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规律,凸显人水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了管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生动实践。《周礼》记载了九州的行政区域,同时也一一列举各州的疆域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将九州的水资源分为泽薮、川、浸三种类型,泽薮是人们从事水产和渔业的水域湖泊,川是可以通水运的江河水道,浸特指有灌溉之利的塘泊或河流。这种对水资源的划分,有利于水资源的使用管理,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与保护。

同时,古代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直面水患水灾问题,探索如何与水打交道的水利智慧,合理处理水患水灾与人类生存矛盾,这在一些古代都城遗址中可以看到端倪。(来源:2024-01-10  上观新闻)


2. 从钱江源头到东海潮头,一条大江铺展文明长卷

从文明视角看钱塘江——这条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水系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也是折射我国江河流域生态文明发展的一面镜子。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钱塘江源头的涓涓细流,汇合成的第一条河流叫马金溪。


灵山港是钱塘江上游的重要支流,运行近700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就深藏在湍急的山溪之中,江水从堰渠汩汩流出,泽润万顷良田。衢州市龙游县林业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周土香说:“姜席堰的建造尊重自然,顺应河势、水势,不过多干扰河流的生态治水理念至今受用。”(来源:2024-01-15 新华社)


3. 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书院文化的传承者

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怡福路300号,是一家开在居民小区门口的书店,傅天斌是毛边书局创始人、桃蹊书院主理人。

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不仅是一家书店,还同时是一家书院,承载较多社会阅读功能,堪称全国首家民间社会组织资源与政府文化资源相融合的多功能阅读活动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6月以来,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开展亲子阅读、诗歌朗诵、书画展览60多场,服务读者达10多万人次,书友遍及全球,不仅有爱书的读者,也有爱书的文化人、藏书家。当然,毛边书局·桃蹊书院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还是它的书院味道,对传统书院文化的传承。

中国书院文化资源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呈现古朴书院之势,展现融合博雅之氛围。三层空间布局以可变、共享方式,划分为研学空间、展览空间、美育空间,以文化阅读+文化活动创新“双轮”模式开展了阅读分享、主题展览、学术沙龙等社区群众文化服务活动。(来源:2024-01-15 方志四川)



4. 文旅新探|河南花洲书院:千年庭院 弦歌不绝

在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隅,有一座花洲书院,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诞生于此。北宋庆历五年,范仲淹赴邓州任知州,在此地重修百花洲作为治学场所。此书院因坐落在百花洲畔,得名花洲书院。

“穰都人杰”“善地文昌”,正如书院牌楼匾额上的这八个字所写,邓州人文历史辉煌。登上书山一览台,花洲胜景尽收眼底。“花洲书院占地200余亩,是典型的书院园林。讲解员刘晴介绍,中轴线上前后分布着书院和文庙两大建筑,有春风堂、藏书楼、大成殿等标志性建筑。东侧是百花洲,奇石叠景、亭榭争辉;西侧是以范文正公祠为主的纪念性建筑群。中西部书院建筑群浑厚大气,东部百花洲秀丽典雅,可谓融南北方建筑风格于一炉。


 在花洲书院,既能听到庭院深处的书声琅琅,也可以看到绿柳堆烟的江南柔情。“花洲书院不仅完整展现了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庄严和恢弘,也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文化与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和物证。”邓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丁如意说。(来源:2024-01-16 新华社)


5.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商贸文旅融合发展,盘活的是历史文化资源,释放的是消费活力,培育的是发展新动能。

融合新与旧,意在做深做足传承弘扬与活化利用两篇文章。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活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才能使其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而促进商贸文旅融合发展,正是对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有益探索。五大道里的一杯咖啡串起文化、商业和旅游多个领域;老旧厂房借助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引来流量、聚起人气……事实证明,没有不好用的资源,只有打不开的思路。“旧瓶装新酒”,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论。强化市场导向,注重内容创新,不断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沿着这条“主线”找到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不仅能留住历史记忆,还可以让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带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新的增长点。(来源:2024-01-15 人民日报)


6. 2024我们如何邂逅文学的繁花?

文学的大河流过高山平原,流过我们的心田,流过更替的四季,流向2024新岁的沃野,各大文学刊物的开年“首册”如期而至,犹如带来文学繁花日盛的消息。

当代文学正在接受来自短视频等新媒体文艺、人工智能写作、文学接受方式拓展等多方面的影响,作家们以更深邃的目光凝望人物的内心世界,描摹时代嬗变中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历史与现实的开阔题材展开人间万象的丰富剧情,读者们沿着虚构与非虚构的不同路径,相遇繁花生长,丰富而又博杂的文学场域。

在媒体融合时代,文学给读者带来信息纷扰后的沉淀,审视自我和现实的镜子,也给读者带来回望自我与历史现场的细节,文学让现实有了纵深感,也让历史有了余温。

在媒体融合的当下,非虚构写作以直面现实的精神、文体融合的写作手法生动表现社会的快速发展,叙写当代人丰富多样的生活经验,获得与时代对话的鲜活生命力。(来源:2024-01-16 文汇报)


7. 非遗小院,大有看头

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的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一场传统皮影戏正在上演。演到精彩处,台下的观众不由得鼓掌叫好。

走到幕布后,只见两双手举着人物皮影,迅速、连贯地变换动作,配合默契——国家级非遗项目孝义皮影戏传承人侯建川和搭档正在表演。现在我们有了更多展示皮影艺术的舞台,我也带出了很多徒弟,让这项传统技艺能更好传承下去。侯建川感叹。

吕梁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人。近年来,吕梁通过建立非遗展馆等方式,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孝义市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位于孝义市贾家庄村的三皇庙旁。这座古朴的二层小院被称为非遗小院,设置了不同非遗门类的艺术传习所,开展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展销等丰富活动,每到周末与节假日总有不少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在小院内的非遗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现了孝义的三大代表性非遗项目——皮影戏、木偶戏、碗碗腔。一件件精美的皮影,一个个立体生动的木偶,配合着老照片、展板陈列和音乐,让人们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来源:2024-01-16 人民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