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大运河简讯2024年第3期

目录

1.做好大运河工业遗产活态传承

2.江苏省政协社科界委员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考察

3.千年运河展新颜 废弃遗址变公园!

4.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将与大运河实现景观联通

5.聂建勋:为大运河布展是我职业天空中最亮的星

6.加拿大公园管理局资助圣路易斯市玛丽运河国家历史遗址

7.苏伊士运河美元收入因红海紧张局势下降40%

1.做好大运河工业遗产活态传承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珍贵物证,大运河滋养了民族工商业的启蒙与发展。运河沿线水网密布,便捷的交通条件为近现代工业萌芽提供了重要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分五批次认定194项国家工业遗产中,大运河沿线的国家工业遗产共有32个,占比16.49%。

大运河工业遗产分布尤以江南运河沿线最为集中,以苏锡常连片区域为集聚中心,向北连带镇江,向南延伸至杭州、嘉兴、湖州等次中心区域。大运河孕育了中国百年工业文脉,杨济川、吴士槐、荣宗敬、荣德生、盛宣怀、刘国钧等近现代工商业先驱的创业历程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曾经,运河两岸,机器轰鸣,厂房如织,从新中国成立之前以信和纱厂、允利化学工业公司、戚机厂、大明厂等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依然名扬四海的采芝斋食品、雷允上制药、红梅电视机、常柴牌柴油机、荷花灯舞牌灯芯绒等,大运河沿线的工业遗产在中国工商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陷入“拆”与“护”的困局,许多珍贵的工业遗产档案或损毁或流失。尽快开展抢救性整理和保护对工业遗产的传承利用至关重要。综合来看,目前大运河沿线工业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多重压力。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一是工业遗产的保护主体不够明晰,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存在障碍,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公众对大运河工业遗产价值感知较弱,周边居民对遗产价值认识不足;三是作为工业遗产的设备、厂房等大多数已不具备盈利性,大部分未列入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保护资金不足。在工业遗产传承利用方面,一是生态修复问题,部分开采类和制造类工业遗产在使用期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毁现象一直延续至今;二是对整体性保护利用重视不够,大运河承载着丰富的工业文化信息,散点利用的工业遗产割裂了大运河与工业文化的联系;三是遗产再利用方式单一化,大部分大运河工业遗产处于闲置甚至等待拆除阶段,再利用的主要方式集中在博物馆与商业社区建设。四是缺乏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专业服务机构。工业遗产的普查、评估、认定等抢救性整理工作缺乏专业的机构和组织,专业学会、智库、第三方评估、策划机构尚待建立。

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文化遗产,运河沿线工业遗产应该秉持活态传承利用的原则,坚持以用促保,让工业遗产成为承载运河城市和市民时代记忆的精神家园。一要积极弘扬工业文化价值。利用大运河工业遗产空间打造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将企业家精神、诚信文化、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以及企业奋斗史融入展陈各个环节,围绕工业品牌建设、工业精神、工业发展史、工业旅游、工业设计等推出系列讲座和活动,力争将运河边的工业文化大讲堂打造成工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二要打造大运河城市工业文化地标。将运河运输航道、旧产品和原料集散码头与多个工业遗产点集合为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整体利用空间,在工业艺术与公共文化的结合中实现工业记忆与城市发展相融。将大运河工业遗产地打造成可近距离感知大运河近现代历史文化的新地标,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窗口”。三要利用大运河工业遗产建设后工业景观公园。注重工业遗产多元价值评估,凸显遗产所在区域整体价值,以全景开发模式打造取代博物馆或者纪念碑建设等传统利用方法,关注遗产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契合。后工业景观公园从工业化全产业链的角度理解工业遗产,以历史记录的工业流程以及生产者定居的城镇风貌形成延续当年生产循环的独特景观,重建运河工业遗产文化可重现的景观体系。依靠专业的遗产数字化团队完成工业遗产的数字化转型,开发工业遗产数字化博物馆,实现历史影像的虚拟漫游,强化工业遗产与大众的互动,为工业遗产进一步资产化提供价值增值。(来源:2024-01-16  交汇点新闻)



2.江苏省政协社科界委员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考察

近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社科界委员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考察,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情况。

委员们听取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近年来建设情况介绍并进行实地考察。大家认为,大运河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宝贵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用实际行动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委员们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做出应有的贡献。(来源:2024-01-16  江苏省政协)

3.千年运河展新颜 废弃遗址变公园!

江苏淮安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枢纽城市,2021年起,当地启动大运河百里画廊工程,对古运河沿线持续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许多和运河相关的大大小小的公园陆续建成开放。

淮安,历史上就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因为水运而兴盛起来的城市。京杭大运河在淮安境内全长93公里,历史上留下了很多遗迹,据统计,现存大运河文化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运河全线世界文化遗产的七分之一。目前,淮安除了对运河沿线持续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之外,通过创新和优化运营机制,一个个依河而建的文旅项目也在陆续面向市民开放。

其中,板闸遗址公园是依托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板闸来打造的,不久前刚刚整治一新,面向市民开放。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板闸 ”,外观上有着历史风霜留下来的痕迹,两侧用来放闸门的闸门槽依然清晰保留着原来的样貌。这座闸体2014年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水闸整体是呈“八”字形,闸体的下方是松木做的板,因此这个闸就被称为板闸。板闸遗址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座木板衬底的石闸。现在这块木板沉浸在水中,这是为了隔绝空气进行的带水保护措施。当时,随着板闸一起被考古发掘出来的还有古河道、码头、堤坝等遗存,还有一些文物。为了保护,并且展示和传承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当地在此基础上打造了这个公园,对遗址进行系统性保护和展示。(来源:2024-01-16  央视新闻)

4.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将与大运河实现景观联通

1月12日,由通州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大运河文化内涵提升研讨会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大运河将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六环高线公园、绿心公园等实现景观联通。

大运河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副中心推进三大文化建筑(即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馆运营和滨河空间综合提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深化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5A级景区。研讨会深入探讨“打造滨水活力带”和“大运河文旅景区运河文化内涵挖掘提升”相关主题。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魏昀赟在演讲时表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2023年游客量超325万人次,较2022年上涨85%。游客中有近16%来源于外省,其中河北省游客占比最高,约占总游客量的11.02%。

据她介绍,大运河将和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六环高线公园、绿心公园等实现景观联通,未来将兼顾全龄服务、文旅体验与活动运营,塑造高品质的文旅活力空间。通州将打造文化传承的京韵水岸,三大文化建筑将为运河植入文化元素,水岸上的京韵文化将可倾听、可感受。通州还将以河流综合整治为抓手带动花园城市发展。同时注重“两岸的慢行缝合”,形成蓝绿交融的慢行廊道。

在区域大游线方面,通州区将围绕运河核心区,设置从大光楼出发,途经1号码头、2号码头、绿心码头等的水上观光大环线,同时延伸出通向张家湾古镇的历史探访游线和通向柳荫码头的自然观光游线。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铭认为,建设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要凸显北京这座城市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的独特性,挖掘北京作为“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文化内涵。讲述大运河文化,应该介绍中国大运河是如何和世界连接的、如何承载外国使节人员进京进行国际交往的,以及中国大运河与世界运河之间的关联性、可比性。(来源:2024-01-12  新京报)

5.聂建勋:为大运河布展是我职业天空中最亮的星

还有不到一个月,我就退休了。回顾职业生涯,2021年8月14日这一天发生的事,一直让我难以忘怀。这一天,我带领局专家组接下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布展任务。

为家乡群众、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献计出力的宝贵机会,降临到我头上。我是多么幸运!

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总展陈面积1.5万余平方米。进馆闸机统计,2023年5月26日开馆以来,截至2023年12月25日,参观游览人数53万人次,最多时一天1.7万人次。我感到既欣慰又自豪,这是对我们团队付出的心血和智慧的最大褒奖。

这么大规模的非遗馆展陈建设,国内外鲜有先例,也没有相关建设标准。刚接到任务时,我心里没底。我们去北京、苏州、宁波等地参观考察了几家非遗展馆,到有关部委、厅局取经返回后,我们发挥局专家组成员的优势特长,集思广益,起草了初步方案。我们向各级领导、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多方请教,不断推敲打磨,逐渐形成了展陈的基本思路。

作为大运河沿线8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地,我们要展现出“国”字号的水平,首先把重点放在征集国家级项目和传承人的作品上。入馆展品必须由传承人亲手制作,充分体现非遗技艺传承的脉络及精湛的艺术。我们征集的作品既有震撼人心的扛鼎之作,又有接地气的雅俗共赏之品。北京合院奇珍展区那艘长1.25米、高1.05米的景泰蓝大皇船,其工艺之精美、造型之壮观让人惊叹;庙会琳琅展区里那组由数个毛猴组成的婚庆场面,令人观之不禁捧腹。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我们要做的非遗馆是活化的、有烟火气的,要让参观者感到那些场景、那些展品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亲近、可触摸、可体验。我们通过营造展品背后不同的地域文化浓厚氛围,让人们一朝跨越运河南北、尽赏8省(市)非遗灿烂文化;再通过数字科技,吸引青年人、少年儿童参与互动。我们一个有特色的创新点是“用非遗展示非遗”——在天津展区,茶楼里一胖一瘦两个“龙嘴大茶壶”一来一往地说相声,龙嘴大茶壶的制作技艺是非遗,天津相声是非遗,相声段子里的西河大鼓、天津时调、天津快板,都是非遗。这个创意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

在总展厅尾厅,我建议做了这样的一个设计:馆内非遗项目图像以投影的形式布散到每位离场观众的身上。于是,人们顺着“光影运河”走出展馆时,被赋予了来自展示馆的期许——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走向未来。(来源:2024-01-15  光明日报)

6.加拿大公园管理局资助圣路易斯市玛丽运河国家历史遗址

加拿大公园管理局将提供740万加元用于修复圣路易斯市的一处遗址,资金将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的改善,以稳定和保护历史悠久的发电站建筑。玛丽运河国家历史遗址于1885年开放,是世界上第一座电动船闸。

这座遗产建筑正在进行重大的结构稳定工作,以修复恶化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地下水缓解项目和包括保护、修复和建设举措在内的改进措施。发电站的工作于2023年12月下旬开始,预计将持续约两年。(来源:2024-01-16  Special to Ontario Construction News)

7.苏伊士运河美元收入因红海紧张局势下降40%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主席奥萨马·拉比(Osama Rabie)表示,从2024年1月1日至11日,苏伊士运河的美元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

拉比在接受电视节目电话采访时表示,下降的原因是红海紧张局势,影响了国际水道的交通。1月前11天,通过运河的船舶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0%,为544艘次,通过运河的吨位比去年同期减少41%。

拉比对一些航运公司将航线从苏伊士运河改道至好望角的决定发表评论,称这条替代水道使他们的穿越时间增加了10-15天以上。

他强调,苏伊士运河仍然是货船最高效、最安全的航线,可以节省时间、燃料和金钱。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重要纽带,促进了全球约12%的贸易。

过去几周,在以色列侵略加沙地带的背景下,也门胡塞武装对与以色列有联系的船只发动了袭击。这些紧张局势导致相当多的航运公司将数十艘船只的航线从苏伊士运河改道,以避开胡塞武装袭击的集中地曼德海峡。(来源:2024-01-13  Egypt Today)

分享到